回忆苏北最大的“文革”接待站
孟凡思
灌云地处沿海南北要衢,是上海、南通、泰州、盐城、阜宁、滨海等地“红卫兵小将”北上“串联”的必经之路。他们为了学习老红军万里长征精神,不坐车船而选择长途跋涉,成批结队至灌云,休整两天后,又越过陇海铁路,途经临沂休息,再继续奔赴北京赶上国庆节观礼,瞻仰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。因此,灌云势必要设立大站接待他们。斯时,
文革接待站历时三个月,前后共接待一百余批北上串联师生,计8万余人。而且没有发生一次事故和纷争,未给县委带来一点麻烦,做到了路过师生来时欢迎,去时高兴,胜利完成了县委交给我们这个特殊任务。赵廷松站长对大家工作很满意,他也很关怀大家,尽量满足大家的愿望。我们几个同志也想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,想亲眼见见毛主席。结果他同意了,亲自写介绍信,并帮我们解决路费。因此,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,三生有幸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亲眼看到了毛主席。当车轮从人们眼前缓缓地滚动经过时,只见毛主席身材魁伟站立在车中,频频地向群众挥手致意,高呼“人民万岁!”声如铜钟,其声波远震环宇。当时我的心也激动得跳跃不止。人们热泪盈眶、振臂连连高喊“毛主席万岁!万万岁!!”因我在前边距离较近,故能清楚地看到他老人家的貌容。回来后,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,逢人便说“我见到毛主席了,我见到毛主席了”。当时,觉得自己有点像“范进中举”那样兴奋,几乎不能左右。
相关阅读:
- 《中国共产党灌云县历史》第三卷2017.06.29
- 县委党史办快速贯彻落实县委扩大2016.12.30
- 灌云县党史办2018年度部门预算公2019.01.08
- 《燕尾港志》通过终审2018.12.27
- 《灌云县志(1984—2005)》首发2018.12.27
- 《灌云县志(1984—2005)》首发式2018.12.26